华道众合专业提供ISO20000认证、ISO27001认证、ISO27000认证、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(CCRC信息安全认证)、itss资质认证、CMMI认证、APP安全认证、商用密码产品认证在线咨询  |  公司简介  |  联系我们
10年专业ISO20000、ISO27001、ISO27000、itss、CMMI、CCRC、商用密码产品、APP安全认证咨询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
13681200268
4006-010-725
服务项目
最新动态
热点文章
HOME 首页 > 服务项目 >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> 山东德州人民政府制定《关于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实施意见》

:山东德州人民政府制定《关于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实施意见》

文章录入:华道众合   文章来源:德州人民政府网   添加时间:2016-11-1
山东德州人民政府制定《关于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实施意见》
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实施意见

德政字〔2015〕59号



各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(管委会),市政府各部门、各单位:

为贯彻落实国家、省“互联网+”工作部署,结合我市实际,制定本实施意见。



一、充分认识加快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重要意义



(一)“互联网+”代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

“互联网+”,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,将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,从而形成新的生产方式、产业形态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。在生产制造和公共服务领域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同传统的制造、能源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等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,通过人、机、物的泛在互联,提供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,提升资源配置和交易的效率,推动传统产业创造出新的价值。在居民消费领域,搜索引擎、社交网络、网络购物等互联网技术和应用,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娱乐方式,不断催生新的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。

(二)我市“互联网+”发展任务艰巨而紧迫

“互联网+”发展,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、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,转型升级任务刻不容缓。同时,德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和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,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,为发展“互联网+”创造了难得机遇。“互联网+”发展工作,要着力推进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与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,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,培育新型经济业态,增强经济发展动力。各县(市、区)、各部门要把加快“互联网+”发展,作为当前加快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,强化领导、创新思路,统筹谋划、加快实施,务求取得实效。



二、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



(一)指导思想

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,以“互联网+”发展为抓手,坚持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,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,致力融合应用,着力激发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突破新技术、研发新产品,开发新服务、创造新业态,改造传统产业,发展新兴产业,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。

(二)基本原则

融合应用,创新驱动。积极推动技术、产业、网络、应用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,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,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,促进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,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。

市场主导,政府引导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,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,完善相关支持政策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。

示范引领,协同推进。坚持典型引领、示范带动,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,加快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技术产业,协同推进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创新发展。

安全为先,有序发展。坚持积极防御与综合防范相结合,高度重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隐患,健全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,提升网络与信息监督管理水平,以安全保发展,以发展促安全。

(三)发展目标

运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实施“基础建设、转型升级、公共服务、科技创新、大众创业”五大行动计划,到2018年达到:

——通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。推进国家“宽带中国”示范城市建设,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1T,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超过60%,3G/4G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超过65%,基本建成覆盖城乡、服务便捷、高速畅通、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;在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探索开通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。

—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紧密结合产业基地建设实际,大力实施“互联网+”产业,推动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转型升级,信息消费、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、新产品、新服务快速发展,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。

——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。全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互联网业务全覆盖,逐步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。应公开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率达到95%以上,80%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60%以上的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。
三、重点任务



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路径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能力,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。着力强化5个重点领域、24项重点任务。

(一)“互联网+”基础设施

(1)创建“宽带中国”示范城市。全面实施“宽带中国”战略,大力推进“全光网城市”建设,实现全市用户光纤化覆盖,加快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,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,提升网络承载综合业务的性能,有力支撑和服务“互联网+”发展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住建局、市规划局、各通信公司负责,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,下同)

(2)打造无线宽带示范城市。加强对基站、铁塔等站址资源的统一规划,开放绿地、小区公共场所及路灯、道路、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及公共场所资源,加快4G网络建设和发展,加大公共场所WIFI覆盖力度,实现城区、乡镇、景区、高铁、高速等无线宽带网络的深度覆盖,大力推动“移动互联网+”。 (市经信委、市住建局、市规划局、市国土资源局、各通信公司负责)

(3)统筹城乡网络发展。推动宽带网络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“十三五”规划,强化信息网络、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,统筹区域、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,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,助力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。(市规划局、市经信委牵头,市住建局、市发改委、各通信公司负责)
(二)“互联网+”产业

1.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

(4)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。以大田作物、设施农业及高效特色农业为试点对象,在优质小麦、玉米优势产区试点应用3S(地理信息系统GIS、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)等信息技术,围绕农情监测、精准施肥、智能灌溉、温室智能管理、病虫草害监测与控制、农业防灾减灾等领域,提升农业生产的自动化、精准化和集约化水平。(市农业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供销社负责)

(5)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。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,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。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,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,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二维码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,积极推行库存粮食识别代码,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,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,实现农副产品“从农田到餐桌”全过程可追溯。(市农业局、市发改委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、市质监局、市供销社、市粮食局负责)

(6)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平台。配合“两区同建”工作进程,积极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,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,建设完善各类涉农信息数据库,建设农村管理综合服务平台,完善农村管理信息服务体系,实施村务、政务公开。普及信息技术在农村医疗、社保、养老、就业、创业等领域的应用,进一步加强“e-社区”建设,建设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、疫情防治等一批关系民生的信息系统。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站点资源,加强面向农民的信息化培训,提高农民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,实现数字均等化发展。(市民政局、市农工办牵头,市农业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市卫计委、市人社局、市环保局、市水利局、市供销社负责)
2.“互联网+”工业

(7)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工程。以新能源、生物技术、体育用品等特色优势行业为重点,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,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,并总结试点经验,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。建立行业和区域协同推广机制,全面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贯彻实施。支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绿色化工等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负责)

(8)实施智能制造工程。认真研究借鉴德国工业4.0经验,开展“智能制造”试点,促进工业机器人在装备制造、建材、电子等领域的规模应用,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。开展生产装备高端替代低端、数控替代机械、成套替代单台、智能替代人工、开放替代封闭等“五个替代”活动,培育建设一批“无人生产线”示范、“数字车间”示范和“智能工厂”示范。支持新能源、生物技术等优势行业企业建设智能工厂,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、实时在线优化、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。支持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,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、工艺流程改造、基础数据共享应用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负责)

(9)推进“工业云”创新服务工程。遵循统一平台、统一管理和运营、统一存储的建设思路,整合共享现有的软硬件资源、信息和人力资源、科技成果资源,依托三大运营商信息化基础设施,按照政企共建模式,建设全市工业云服务平台,打造工业大数据中心,实现创新资源、生产能力、市场需求的聚集和有效对接。面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,开展重点企业应用试点,培育基于互联网按需制造、众包设计等云制造模式。建立一批工业云体验中心,承担工业云平台服务内容展示、用户培训及宣传推广功能,引导和带动更多企业应用工业云服务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各通信公司负责)

(10)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。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,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,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,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。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、远程维护、质量诊断、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,拓展产品价值空间,实现从制造向“制造+服务”的转型升级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负责)
3.“互联网+”现代金融

(11)鼓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、技术、平台和服务创新,积极发展互联网新金融。发展P2P网贷(点对点信贷)、众筹、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,利用互联网平台募集项目资金。鼓励企业基于产品智能化、供应链在线化的信用信息挖掘,开展信用销售、融资租赁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,利用互联网快速提高融资效率。推动银行、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创新金融服务,拓展业务领域。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服务,防范金融风险。(市金融办、市人行、市银监局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负责)

4.“互联网+”电子商务

(12)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,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业龙头企业、种植养殖大户开展电子商务应用。推动流通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,鼓励有条件的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,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。推动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,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,实现采购、生产、销售全流程电子商务;鼓励小微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、社交平台,开设网店或旗舰店,开展在线采购与销售。推进电子商务园区(平台)发展,加快德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、国际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,大力发展园区经济;加快推进中非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、黄河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和农用物资交易平台等行业平台发展。(市商务局、市经信委、市农工办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工商局、市质监局、市供销社、市国税局、市地税局、德州海关负责)

5.“互联网+”现代物流

(13)促进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发展的融合创新,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,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。加强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共享,建立完善行业性、区域性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体系。推行供应商、物流商、采购商“三商融合”一体化全链物流,开展物流电子信用认证,推进物流“云合同”和电子交易结算。建设智能仓储体系,优化物流运作流程,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,降低物流成本。运用电子商务发展“个十百千”农村交通物流,推进农产物流园建设。(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供销社负责)

6.“互联网+”文化产业

(14)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,更新观念、创新思维,把科技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,进一步转变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、传播手段、经营模式、消费路径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培育新的文化业态。同时,运用信息技术、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提高文化管理水平。(市文广新局负责)

7.“互联网+”信息服务

(15)面向物联网、云计算、消费电子、信息安全等市场需求大的领域,积极发展集成电路、核心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;培育平台类管理软件、嵌入式软件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、动漫游戏产业,为“互联网+”具体应用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撑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各通信公司负责)

8.“互联网+”信息消费

(16)加大推广以互联网为载体、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。加快推广面向民生的智能终端、移动通讯、宽带网络、有线电视、软件和信息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,培育新的居民消费热点,形成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。推进宁津县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建设,进一步扩内需、促消费、稳增长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商务局、市文广新局、市工商局、各通信公司负责)

(三)“互联网+”公共服务

(17)推进互联网与民生服务融合发展。建设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,加强网络化教育,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打造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。建设市人口健康信息化“互联网+智慧医疗12345”工程,发展以居民健康卡为主线,涵盖医学影像、健康档案、检验报告、电子病历、全员人口信息数据的在线医疗卫生服务。充分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手段,构建医联体,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,引导医疗机构开展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,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。积极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、候诊提醒、划价缴费、诊疗报告查询、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。扩大社保卡使用范围,以社保卡为载体,加强部门间数据交换,推动社保卡在住院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及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。进一步强化12343社区便民、居家养老服务功能,增加服务项目,拓展服务内容,促进便民服务线上线下共同发展。推动就业信息联网,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;建立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,强化省市业务协同。建设平安德州、智慧交通公安安全服务平台,适时公布高危警情、预警防范、突发事件,实时发布道路交通拥堵情况;开设网上办事大厅,实现公安行政业务网上申办、查询。建设德州市智能健身管理云平台系统,实现群众健身运动科学化、智能化,促进体育消费。(市发改委、市卫计委、市教育局、市民政局、市公安局、市人社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体育局、市电政办负责)

(18)推进信息资源共享。建设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和灾备中心,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,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协同管理效率。建设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,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目录,研究制定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,鼓励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。推动各级机关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移,完善数据交换体系功能,编制信息资源目录。建立政务大数据应用系统,加快中央数据库建设,逐步实现人口、法人、空间地理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全市人员、案(事)件、组织、物品、地点、行为、关系等多要素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,推动我市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。推动公共事业缴费服务平台、地理信息平台等系统的广泛应用。(市电政办、市民政局、市公安局、市人社局、市国土资源局负责)

(19)推进“智慧德州”建设。搞好“智慧德州”顶层设计,尽快编制出台智慧德州总体发展规划。组织实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、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为“智慧德州”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。加强对民生、环保、公共安全、公共服务等需求的智能响应,提升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服务水平。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安全重点目标的人防、物防、技防水平,采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视频侦查等技术整合连通设备、数据资源,深化平安建设,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提高德州公共安全应急处突能力。加快智慧城区建设,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,完善智慧社区服务。加快地下管线建设,建设地下管线精确定位管理系统及状态感知系统,提升地下管线安全预警与健康管理能力。积极试点推行PPP、BOT等运营方式,完善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融资机制。加快智慧园区建设,推动形成通信网络高速泛在、精细管理高效惠企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、重点产业高端发展的“四高”产业园区。(市住建局、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民政局、市公安局、市财政局、市环保局、市规划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城管执法局、市工商局、市电政办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)

(四)“互联网+”科技创新

(20)加强创新能力建设。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,产学研用合作的“互联网+”产业创新网络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。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,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平台,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。依托市应用技术研究院,建立一批专业化、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,依托3D打印、网络制造等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,开展面向创业者的社会化服务。吸引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,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网络化开放力度。(市科技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市人社局、市应用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)

(21)强化知识产权战略。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,鼓励服务模式创新,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,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。加强网络知识产权和专利执法维权工作,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假冒行为。推动建立“互联网+”知识产权保护联盟,加大对新业态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。(市科技局负责)

(五)“互联网+”大众创业

(22)打造京津冀协作区创业新城。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定位,以高铁新区、生态科技城为载体,坚持高起点规划,围绕现代产业转移、科技成果转化、高层次人才引进、现代金融支持等,倾力培植互联网相关产业,完善综合配套,形成特色鲜明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“南部创业新城”。(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牵头,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局、市金融办负责)

(23)强化创业创新支撑。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,推动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计算、存储和数据资源。加强创业创新信息资源整合,建立创业政策集中发布平台,完善专业化、网络化服务体系,增强创业创新信息透明度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局、市金融办、市电政办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)

(24)加快发展众创空间。利用闲置楼盘、厂房,大力发展创新工场、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,完善创业孵化服务。以德城区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,打造互联网创业创新基地,有条件的园区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园区模式,为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无风险、零成本、拎包入住、免费孵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创业园区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工商局、市金融办、市应用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、德城区政府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)



四、保障措施

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加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设,统筹协调“互联网+”发展相关工作,部署和落实重点任务,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。成立“互联网+”专家咨询委员会,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。在市直部门、大中型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,加强对各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和指导。市政府有关部门、各县(市、区)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推进工作方案。(市经信委牵头,市政府有关部门、各县市区政府(管委会)负责)

(二)搞好顶层设计。聘请知名咨询机构高标准制定德州市“十三五”信息化发展规划(包括“互联网+”专项规划),从全市长远发展大局出发,把握新时期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,推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,实现弯道超车、跨越发展。(市经信委、市发改委负责)

(三)规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。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,并与城乡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、道路规划等相衔接。严格执行国家光纤到户强制标准,住宅建设单位要预留通信配套设施资源(设备间、管道、桥架、基站站址等),所需投资一并纳入相应建设项目概算,通信基础设施要纳入新建楼房验收环节。物业企业要积极配合电信企业在住宅区进行基站、宽带等通信基础设施的新建、改建、维护等工作。(市住建局、市规划局牵头,市经信委、市国土资源局、各通信公司负责)

(四)加大资金政策支持。发挥省、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作用,建立健全“互联网+”投资项目备选库,为参股子基金提供项目信息查询和对接服务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,并根据省级考核要求设立市级两化融合引导专项资金,支持“互联网+”相关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等。鼓励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,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营新机制。加大总部经济扶持力度,对在我市设立总部的互联网企业,结合其经济社会贡献情况给予补贴。探索互联网经济发展市场化运营,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。支持基地化、园区化发展,在第二产业转型互联网园区中的产权分割、信息平台电价、通信和电力保障等方面出台政策,突破发展瓶颈。(市财政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市科技局、市金融办、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负责)

(五)建立创新驱动机制。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加快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“互联网+”创新体系。培育创新载体,支持“互联网+”领域技术中心、研究中心、工程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。扶持“互联网+”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。支持市应用技术研究院与腾讯公司共建德州“互联网+”创新中心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推动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和推广。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(市科技局、市经信委、市财政局、市国税局、市地税局、市应用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负责) (六)抓好示范带动。实施“互联网+”示范企业培育工程,在智能工厂(数字化车间)、云制造(云设计)、电子商务、平台经济、信息消费、智慧城市、互联网新技术等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,开展“互联网+”试点示范,每年组织认定一批“互联网+”示范企业,并根据其经济社会贡献情况,给予一定的产业项目经费支持。(市经信委牵头,市政府有关部门、各县市区政府(管委会)负责)

(七)加强智力建设。大力培育“互联网+”计划专业技术人才,鼓励高等院校、职业学校、科研院所、社会培训机构设置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,联合企业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。大力引进并支持互联网领域高层次人才来德创业。(市人社局、市教育局负责)

(八)加大宣传推广力度。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,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,强化互联网成果在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业态培育、政府公共服务、保障改善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,大力宣传本地“互联网+”的支持政策、领军示范企业及互联网产业发展成果,创造“互联网+”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。(市委宣传部、市文广新局、市经信委负责)

(九)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。鼓励企业优先使用国产软件、硬件和技术服务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,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联动机制。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。加大对企业工作人员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培训,强化信息安全意识。(市经信委、市电政办负责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德州市人民政府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5年11月3日





想了解更多的关于信息可以经常关注我们